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视点 | 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严小军


1.设立具有综合协调力的国家

海洋经济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

要清晰地认识到海洋经济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性概念,涵盖的行业众多,需要多部门协调,中美两国的情况类似。

美国的做法是:在国会通过海洋经济的行动法案,在总统办公室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

我国的行动法案是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海洋局通过国务院发布,建议国家提升国家海洋局行政层级,并设立国家海洋经济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通过管理委员会协调各涉海行业的协同行动,使得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更加权威的统一协调机制。

 

2.海洋科研机构要聚焦产业链创新

我国对于创新和科技的关系一直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但不符合中国国情。理由有两个。

一是中国对于科技与创新的语境模糊,若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创新,必须将科技理解为基于科学的产业技术或者称为研发,研发也需要深层次的基础科学的突破,但基础科学更加广义,大多数并不直接与现实的技术相关联。创新的本质是科技的产业化;

二是中国企业大多尚缺乏深度的研发力量,因此,通过海洋科研机构聚焦产业链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是创新驱动的有效途径。海洋科技创新是转变海洋资源开发方式、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国际海洋学术界重点聚焦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包括极地变化、海洋碳平衡、海洋酸化等问题,建立全球性的海洋监测网络、海洋物理学、生物海洋学等领域研究的重心。但也必须看到,这些研究对于海洋经济的相关产业支撑度相对较低,海洋经济领域直接相关的一些关键问题由于在学科领域上本身不属于海洋科学领域,在当前按照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和学科分类的管理体系中,出现了产业化研究弱化的局面,部分产业领域(如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在当前的学科分类中可归属于海洋科学、食品学、水产学、生物学、药学等诸领域,例如海洋药学则出现了在一级学科分类中定位缺失的问题。

因此,为使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更加有效地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聚焦于产业链创新,有效增加学科建设的交叉与融合,使得科技对于科技兴海产业基地的创新发展起到真正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3.开展海洋水质指标修订与生态修复工程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我国近海污染情况严峻,但仔细分析污染的特征,可以明确看到主要的污染因素是富营养化,由于我国的海洋环境公报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因此,只要一项指标不好,则整个水质类别就处于该项指标水平,这一方法导致两大缺失。一是对于富营养化属于“对人类短期无害”的营养盐过剩;二是一旦该区域水质若处于较低水质,则对于其他有害指标的治理显得“意义不大”。

因此,建议我国的海洋环境公报将富营养化指标、基本物理指标与有毒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赤潮毒素等)指标分列为三大类进行评价与发布,对于富营养化指标需要有长期治理的认识,但若有毒有害指标属于较好水质标准,则该区域水质应定义为较好。对于富营养化问题应该制定生态修复工程行动纲要,对于有毒有害指标则必须采取严格控制,对于有毒有害指标较高的海域需要提出严重警告与责令整治。而对于国际海洋界关注的新型污染源(如微塑料等)则需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规则。


4.围填海科学化与生态化

可为滨海城市发展继续做出新贡献

2015 年海域使用管理公报指出,全国共计围海造地11055hm2,同比增长13.19%,若按照每公顷土地750 万元计算,则产生的国家财政收入为800 亿元。事实上,有关资料表明,2001 年以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热点是围海造地。

对于围填海学术界有许多争论,但对标美国,可以了解到美国在东西海洋两岸曾经进行大量的围海造地。通过科学化与生态化的规划,在不减少海湾纳潮量、尽量减少滩涂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围填海对于滨海城市仍然具有重要的存量土地调节作用、城市新功能块(机场、码头、滨海城市景观、休闲体育)拓展的贡献。例如,美国在加州曾通过围填海大量建设高尔夫球场,在佛罗里达建设滨海高速公路等。通过科学化和生态化的路径,我国滨海城市的一些新经济业态可以在围填海区域展开。


5.通过高端装备与信息技术,

尽快实现海洋港口绿色化与效能化

笔者曾经对宁波港口的吞吐量、宁波城市GDP、宁波优质天气天数进行数据相关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相互关联。

美国洛杉矶长滩港是世界上第一个优质空气计划的实施单位,效果十分显著。今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在洛杉矶港开展智能化物流管理服务的升级。

我国沿海港口开展绿色化、效能化的产业升级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建议尽快开展。信息通讯科技、大数据优化服务平台、港口岸电供应、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协同应用可以有效进行产业升级,带动所有与港口相关的产业的效能提升。


6.重点打造海洋药物的新源头

海洋生物具有陆地生物无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与基因多样性,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领域。

近年来在海洋药物领域的研究发现:

(1)海洋药物主要由微生物合成;

(2)海洋微生物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

尤其是近十年来,已经发现,微生物中有95% 以上属于传统意义上不可培养的微生物,但近年来已经建立了不可培养微生物的可培养技术,这一领域被称为生物界的暗物质。

海洋不可培养微生物作为海洋药物的新源头将成为知识创新与专利竞争的高地,必须在基因、化学、合成生物学等多个技术途径进行全面的研究,是海洋药物的全新的宝库,因此,从占领海洋药物科技源头创新的角度来看,海洋不可培养微生物作为海洋药物的新源头亟待重视。

 

7.进一步提升海洋渔业资源

管理与高效海水养殖

我国在海洋渔业领域有两个极端现象,我国的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程度十分严重,我国的海水养殖产业则位于世界领先水平。海水养殖是今后食物资源的重要保障,美国将发展海水养殖业成为食物的蓝色革命。

我国可以进一步发挥海水养殖领域的优势,更多地养殖高价值的鱼类,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海洋水产资源的全资源化利用,形成更高的产业效率与绿色制造。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建议学习美国加州的渔业资源管理,该计划通过长期监测、科学研究与管理对策的有效协同,解决了加州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相信这样的长期研究计划,将对我国近海的海洋牧场规划、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计划产生科学管理的重要价值。


8.注重培育全民海洋意识与

海洋文化创意,大力打造高端旅游业

我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指出,滨海的邮轮经济、游艇经济已经成为海洋旅游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这与我国滨海城市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邮轮、游艇均属于相对高端的产业,对于这些新经济业态,需要注重培育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使得该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对于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排放问题要做到未雨绸缪。

世界海洋评估报告指出:海洋占地球表明的70%,海洋的平均水深4000 米,海洋水体积为13 亿立方公里,占世界总水量的97%,海洋产生了地球氧气的50%,海底通讯电缆占世界总电缆长度的90%,海洋交通运输相对于航空运输和陆地运输具有更低的碳排放,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最根本保障。海洋矿产油气资源、生物资源及其基因资源、海洋专属经济区等都是今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潜能,海洋经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本文则重点聚焦于我国滨海城市如何在国家海上丝绸战略中更好地发挥海洋经济的直接经济贡献,对此通过对标研究等方法,提出了八项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期待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理论贡献。




文章来源:本文节选自《中美海洋经济对标研究及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原刊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年4月

作者:严小军,浙江海洋大学校长,教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